-
碳、氢、氮同位素原位观测
为了模拟和观测雨条件下,植物叶蜡、植物水和土壤水氢同位素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碳、氮含量和同位素组成变化对碳、氮循环过程的示踪。在关中平原田峪主观测场选取样地、开展原位观测,在样地内开展的浇水实验,并在2021年进行一次本底值采样,采集样地内植被、土壤样品;2021年后采样频率以月为周期采集土壤、植被样品。
-
14C等核素来源、分布及环境影响
不断增长的大气CO2中有多少ppm来自化石燃料排放是当前重要的科学问题和环境外交问题。14C是区分大气CO2化石来源和非化石来源的准确示踪剂。本年度计划在田峪主观测场开展大气14C的定期观测,并采用无人机对大气温室气体及其14C的垂直分布进行观测。以此来认识西安市大气化石源CO2的时空变化和对当地CO2的贡献量。
人工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监测为获得我国环境放射性的本底水平及其时间变化趋势提供重要基础数据。2021年度,在关中平原站将开展大气和降水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129I的观测研究以及宇宙成因核素7Be和10Be野外科学观测。
-
关中大气颗粒物在线来源解析与气候环境效应
针对关中地区人为源与自然源排放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特征,将在不同季节有针对性的开展加强观测:
(1)西安高新区子观测场开展冬季颗粒物在线源解析观测:计划基于多种高精度气溶胶在线监测技术和来源解析技术,于2021年1月份在高新区子观测场开展大气颗粒物在线来源解析工作,深入了解西安大气污染过程形成机制,为大气污染深入治理提供更加科学和精准的建议。
(2)田峪主观测场开展夏季生物源气溶胶综合观测:生物源有机气溶胶是造成气候环境效应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计划2021年7-9月在田峪主观测场开展有机碳气溶胶以及常规气体污染物如SO2、NOx、CO等的在线测量,每天采集大气PM2.5滤膜样品,进行有机气溶胶化学组分的实验室分析。开展高精度气溶胶理化性质的在线观测,如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云凝结核计数器(CCN)以及气体污染物分析仪在线观测等,揭示秦岭地区生物源有机气溶胶的形成及演变机制,准确评估生物源有机气溶胶的气候环境效应。
(3)华山西峰子观测场开展大气气溶胶理化性质观测:计划在华山西峰子观测场进行冬夏季大气气溶胶理化性质的监测。将采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多波段黑碳仪、PAM流动反应管、热脱附系统等方法来获得不同颗粒物的化学组分、粒径分布、光学性质以及对老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利于深入认识关中地区大气气溶胶的污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