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4月7-9日,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关中平原站”)2024年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年会在西安周至县顺利举行。 关中平原站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卫健院士、副主任曹军骥研究员、委员安芷生院士、顾兆林教授、刘禹研究员和王效科研究员等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科技促发展局地球与资源处段晓男处长、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数据与野外台站处徐波主管、中国科学院基础局科研条件处杨萍研究员、特邀专家于贵瑞院士、陈怡平研究员、沈茂才研究员,以及北京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海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东大湾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陕西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站长、副站长等专家、学者受邀出席了此次会议。 此外,会议还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香河大气综合观测试验站、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秦岭国家植物园、西安植物园、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西安市周至县生态环境局和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相关领域专家参会。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科技外事处李力处长主持开幕式,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晏宏副所长代表依托单位致辞;段晓男处长、徐波主管和杨萍主管分别针对野外站的管理、建设规划和目标任务等进行介绍,与会院士及专家从不同方面对关中站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表达了殷切期望。 韩永明站长作了全面的工作汇报,系统介绍了台站建设历程、观测研究、示范服务、交流合作、年度重要进展和未来规划等。关中平原站王启元研究员、牛振川研究员及陈骥研究员,以及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李培月教授分别就PM2.5源解析的构建与应用、温室气体碳同位素观测与示踪、城市化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及其微生物机制、秦岭北麓水环境现状与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学术委员会委员和与会专家对关中平原站近年来取得的工作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就关中平原站下一步科学观测布局、新技术应用和示范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指出关中平原站既要继续保持大气污染防控等传统优势,也要及时了解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新定位、新需求,充分发挥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中的作用,并就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及关中平原水资源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更好的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会后,与会专家实地考察关中平原站田峪主站和高新子观测场。
2024-04-11
-
热烈祝贺关中平原生态环境站入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序列
通过开展水-土-气-生等多因子变化的连续观测,研究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关键过程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研发大气环境问题的防治技术,建成一个综合性的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观测、治理和示范的科学观测研究站,服务于区域生态-大气-水环境的修复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2020年12月29日,科技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组织填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运行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办函基〔2020〕470号】”,公布了包括"关中平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关中平原生态环境站)”在内的69个入选国家野外站择优建设的野外站名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国家野外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野外站的支持下,将进一步聚焦关中平原生态环境领域的科学和实践问题,提升观测能力和研究水平,加强示范和服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中平原生态环境站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经过近20年的持续建设,已形成由1个主观测站(秦岭田裕)和6个辅助观测站(高新、曲江、渭水、浐灞和宝鸡)组成并涵盖整个关中平原的观测体系(图1),设有大气环境、化石燃料示踪、环境水文、土壤环境、植物环境等聚焦水-土-气-生的立体化综合观测系统(图2)。关中平原生态环境站聚焦人口密集区的生态环境变化、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等科学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气、水、土壤、生态和环境变化5个方面。通过开展水-土-气-生等多因子变化的连续观测,研究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关键过程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研发大气环境问题的防治技术,建成一个综合性的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观测、治理和示范的科学观测研究站,服务于区域生态-大气-水环境的修复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2022-03-02
-
关中平原国家野外站一行赴北京化工大学交流学习
6月19~20日,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关中平原站”)副站长王启元研究员一行赴北京化工大学气溶胶与霾实验室交流学习,双方就大气新粒子生成的化学机制及其环境气候效应积极开展讨论,芬兰赫尔辛基大学Joni Kujansuu教授和亓鲁博士参加会议。 气溶胶与霾实验室刘永春教授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研究方向及仪器设备,利用气溶胶质谱仪、多源离子化质谱仪(Nitrate-CIMS、I-CIMS、PTR-MS等)、烟雾箱、黑碳仪等仪器,构建了多种先进的研究方法,结合外场观测、实验室模拟、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等手段,研究复合大气条件下二次气溶胶和臭氧的生成机制和人体健康毒性效应,并开发了重要前体物的控制技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培养夏璊博士围绕新粒子生成的环境与气候效应、气溶胶粒径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讲解,强调了大气新粒子生成显著的环境和气候效应。 20日,夏璊博士带领王启元一行参观了北京化工大学气溶胶观测站点及实验室,详细介绍了站点的全部观测设备。双方就仪器设备维护频率、观测时长等具体操作问题进行了热烈地交流讨论。随后,实验人员对新粒子关联仪器Nitrate-CIMS、Iodide-CIMS、NAIS和离子在线分析仪MARGA等仪器的原理方法、运行维护及数据处理经验进行了详细阐述,这为关中平原站引进新粒子方面的仪器设备提供了全方位的借鉴与参考。 通过此次学术交流,增进了双方交流了解,为进一步加强科研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关中平原站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双方将以此为契机,拓宽全方位合作交流领域,加快抢占新粒子领域科技制高点,以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关中平原高质量发展!
2024-06-20
-
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4 年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1 年10月,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关中平原站”)正式获科学技术部批准建设。经过不断努力,关中平原站在学术研究、基础平台建设、重大观测设施布局、地方合作与服务等方面取得诸多进展。 为更好提升关中平原站观测、研究、服务和示范能力与水平,推进我国中西部面向人口密集区的城市生态系统发展及与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合作和数据共享,提升关中平原站服务美丽中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碳战略等国家战略的综合能力,定于2024年4月7-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4年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年会”。 值此关中平原站年会之际,也邀请到京津冀站、长三角站、粤港澳站等城市站的相关专家莅临,共同讨论城市站领域发展问题。
2024-04-03
-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联合实验室在关中平原国家站揭牌
2024年3月1日上午,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关中平原国家站)与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省监测中心站)共同组建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联合实验室”在关中平原站田峪主站举行揭牌仪式。关中站站长韩永明、副站长王启元与省监测站副站长曹磊、大气室主任陶亚南、综合管理室主任黄争共同出席了本次揭牌仪式。首先,韩永明对省监测中心站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详细介绍了关中平原站的历史、定位、科研成就及未来发展规划,并指出联合实验室的组建标志着双方在环境监测与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开启密切合作的新篇章,在加强关中平原大气颗粒物和臭氧(O3)协同控制研究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曹磊详述了联合实验室的建立背景和预期作用。他强调,该实验室将推动地区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发展,补充了省站在秦岭背景区环境监测的空白,对双方高质量合作充满信心。举行揭牌仪式及主要参加人员合影揭牌仪式后,双方聚焦联合实验室的运营管理、科研项目合作与数据共享机制开展深入讨论,联合实验室将围绕关键科学问题协同攻关,强强联手,在大气复合污染成因解析、污染物传传输路径研究、区域污染控制策略等领域深入合作,助力关中平原及更广区域空气质量可持续改进,为缓解关中乃至全省的大气污染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双方专家在关中平原国家野外站交流讨论
2024-03-04
-
关中平原国家野外站团队到北京京津冀国家站交流与学习
为进一步加快陕西省关中平原国家野外台站的建设步伐、完善观测网络,增进同类型国家观测站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携手建站,2024年1月18日韩永明站长率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观测站一行(以下简称“关中站团队”,包括朱崇抒副站长、周家茂高级工程师、方焱工程师和徐馨工程师等骨干成员)共5人赴北京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京津冀站”)开展交流与学习。 上午京津冀站副站长任玉芬、张红星高级工程师和孙旭工程师带领关中站团队参观了京津冀站北京教学植物园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两个主要的监测平台,详细介绍了平台开展的空气质量、气象、PM2.5采样分析、空气花粉、城市降雨、城市物候、植物生长和蒸腾、植物排放VOCs、城市昆虫多样性、城市鸟类多样性、地下水等原位的水土气生监测,以及京津冀站经过多年实践完善的移动观测车。随后关中站团队参观了京津冀站数据实时监控中心、物联网展示平台和数据库系统等。 下午两站成员进行了友好高效的座谈交流。周伟奇站长从京津冀站的发展历程、基本情况、科研方向与任务、长期监测与调查指标、观测网络建设以及近期的重点研究进展向关中站团队进行了介绍。随后韩永明站长介绍了关中站的基本情况以及建设进展,并表达了向京津冀站多学习城市生态监测技术和观测网络建设的想法,希望两站互通有无、加强交流合作。同时两站成员对城市生态站的观测采样布局、监测技术方法、数据分析与收集、示范服务等工作细节进行了交流学习。座谈期间,两站科研人员就以下几个议题开展了深入探讨:1. 对于国家野外观测站城市生态站的定位、发展规划进行了交流,讨论未来在更多城市站的加入下,建立有效合作的城市生态观测站联盟,定期开展联盟会议,加强城市站成果产出集成与生态环境服务的可能性;2. 就如何制定更科学更合理的人口密集区生态系统长期观测技术规范,更好地反应城市复杂生态系统的耦合变化,更深入的研究城市间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开展了深入的交流;3. 在全球变化的大环境下,加强两站间在城市生态响应等课题方面的科研合作。 大家一致表示此次交流访问极大的加强了两个城市站之间的互相了解,促进了未来的合作共发展。两站人员将努力携手建设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城市生态站联盟,并充分利用平台争取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做好科技支撑服务。
2024-01-29
-
关中平原国家野外站召开城市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研讨会
1月12日-13日,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关中平原站)召开“关中平原国家站城市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关中平原站的主要人员,并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吴一平教授、长安大学李培月教授和刘秀花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徐彦森博士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陈骥研究员参会。此外,本次会议还邀请到黄土高原国家野外站的两位副站长王云强研究员和金钊研究员出席。 本次会议由关中平原国家野外站站长韩永明研究员主持,首先由各位邀请专家做了有关城市生态环境与水环境的学术讲座。然后,韩永明研究员总体介绍了关中平原国家野外站的基本情况、科研主攻方向、成果产出、团队建设等,并总结了2023年度工作,提出了未来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与会专家与关中平原站人员一起讨论了在当前城市化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关中平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凝练了关中平原国家站在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方面的监测方法、指标、站点布设、以及下一步科研重点等。与会专家表达了未来将加强与关中平原站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关中地区城市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研究。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2024-01-16
-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一行人访问关中平原站
11月3日,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广东大湾区区域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梁鸿、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副主任余靓等一行人,访问地球环境研究所,与关中平原站科研人员进行座谈交流。 朱崇抒副站长介绍了关中平原站基本情况、台站建设发展以及主要科研方向等,梁鸿副站长代表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介绍了深圳市关于城市生态及生态红线监测监管能力建设项目,以及大亚湾站基本情况。座谈期间,两站科研人员就城市生态站发展规划进行了充分讨论,希望全力推进人口密集区生态系统长期观测技术规范的制定,为开展城市生态系统长期变化特征研究提供有效建议,以满足更好地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更深入的研究城市间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 随后,梁鸿副站长一行人前往关中平原站田峪主站进行参观学习,重点参观了关中平原站温室气体观测和碳同位素示踪平台、气溶胶/气体综合观测平台以及气象/生态要素观测塔等,就城市野外站的长期定位观测任务与内容、观测指标体系、观测场地设置、观测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交流,希望关中平原站与大湾区站加强合作,未来可以在人口密集区生态系统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3-11-07
-
中科院监审局杨卫平局长调研关中平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5月23日,中国科学院监督与审计局杨卫平局长到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关中平原站”)田峪主站对野外台站观测实验原始记录和数据库管理开展调研。站长韩永明研究员介绍了关中平原站的基本概况、数据库管理及共享和台站未来发展规划。杨卫平局长对关中平原站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期间详细查阅了关中平原站大气PM2.5及其他野外观测原始记录,指出原始记录不仅是科研成果的基石,同时也是科研诚信的试金石,务必要将原始观测采样记录保存好,并就原始记录使用管理等提出建议。随后杨卫平局长参观了关中平原站温室气体观测和碳同位素示踪平台、气溶胶/气体综合观测平台以及气象/生态要素观测塔,指出在线观测与实时传输是野外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要做好设备维护和数据安全工作。中国科学院监督与审计局综合处处长严枫,西安分院纪检组组长康贸易、地球环境研究所纪委书记孟繁东陪同调研。合影留念座谈会查看原始记录
2023-06-01
-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张金东副厅长带队调研地球环境研究所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12月9日上午,省生态环境厅张金东副厅长带队调研地球环境研究所,并与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关中平原站)、陕西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黄土高原站)等国家野外观测站科研人员座谈交流。
张金东副厅长一行参观了地球环境研究所加速器质谱中心和粉尘与环境研究室,听取了地球环境研究所基于AMS大型高精度分析装置在年代学、地球和宇宙环境科学方面取得的进展,在大气污染防控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长期服务于国家和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所做的贡献。
孙有斌所长主持座谈会,科技处介绍了研究所发展历史和定位。关中平原站和黄土高原站分别汇报了建站历程和发展定位,台站观测、研究、示范服务和未来发展规划。座谈认为要充分利用好陕西省环境保护大气细粒子重点实验室现有平台,加强研究所和省生态环境厅相关业务部门的交流合作,促进仪器设备和数据共享,为黄土高原生态恢复、PM2.5和O3协同防控和VOCs减排等提供科技支撑。
省生态环境厅张金东副厅长表示通过此次参观和座谈会,更加深入了解地球环境所在科学研究布局的前瞻性,希望研究所能在关中大气本底、污染防治以及西安市PM2.5变化趋势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和咨询建议。孙有斌所长强调未来研究所将聚力国家黄河战略和省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在治污减霾、双碳监测、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服务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办冀武主任、环科院吴金文院长、环境监测中心站杨震站长和办公室一级调研员李欣然等陪同来访。
参观实验室
汇报研究所及关中站、黄土站工作
合影
20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