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科技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组织填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运行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办函基〔2020〕470号】”,公布了包括"关中平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关中平原生态环境站)”在内的69个入选国家野外站择优建设的野外站名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国家野外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野外站的支持下,将进一步聚焦关中平原生态环境领域的科学和实践问题,提升观测能力和研究水平,加强示范和服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中平原生态环境站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经过近20年的持续建设,已形成由1个主观测站(秦岭田裕)和6个辅助观测站(高新、曲江、渭水、浐灞和宝鸡)组成并涵盖整个关中平原的观测体系(图1),设有大气环境、化石燃料示踪、环境水文、土壤环境、植物环境等聚焦水-土-气-生的立体化综合观测系统(图2)。关中平原生态环境站聚焦人口密集区的生态环境变化、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等科学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气、水、土壤、生态和环境变化5个方面。通过开展水-土-气-生等多因子变化的连续观测,研究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关键过程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研发大气环境问题的防治技术,建成一个综合性的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观测、治理和示范的科学观测研究站,服务于区域生态-大气-水环境的修复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