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第六届环境放射性国际会议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1-12-20 作者:周家茂

2021126日至10日,第6届环境放射性国际会议(“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ENVIRA 2021”)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成功举办。该会议是国际上环境放射性领域最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之一,来自全球这一领域的300多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共计口头报告90余个,墙报70余个。本次会议由希腊Aristotle University in Thessaloniki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期刊、国际放射性生态联合会等协办(图1),会议主题包括陆地与海洋环境放射性研究进展、福岛核事故十年来影响调查、环境放射性分析技术的新发展、放射性核素示踪环境过程研究、核设施对周边环境放射性的影响等。

  地球环境研究所主持的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专项《带路沿线环境放射性水平及其生态环境影响》开展了带路沿线区域的环境放射性的国际合作研究,与该系列会议密切相关,项目组和研究所积极与大会主办方协商联合主办本届会议获得主办方的大力支持,目的是推动带路沿线区域环境放射性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并为中国区域的参会者提供服务。国内近20个单位参加本次会议,包括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

  本届会议中,地球环境研究所环境放射性研究团队应邀做有关我国人工放射性核素水平、分布及来源的特邀报告,范煜坤、张路远、赵雪副研究员,程鹏、付云翀正高级工程师,陈宁高级工程师,张梦婷助理研究员,姜欢助理工程师以及博士生刘苡轩、黄钊、刘佳林、刘许柯分别以报告和展板的形式报道了加速器质谱中心7Be10Be14C129IUPu同位素等在不同环境介质(如气溶胶、雨水、海水、土壤、树轮等)的水平、来源扩散和影响机制等(图2和图3),受到了参会者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讨论(图4)。

  本届会议的成功举办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环境放射性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会议中所报道的世界不同区域重要人工放射性核素数据将为理解环境放射性来源、开展核环境安全的示踪提供重要的基础科学数据,所报道的新技术新方法可为低含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快速、准确、灵敏的分析补充新的方法。

  本届会议推动了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专项《带路沿线环境放射性水平及其生态环境影响》项目团队与国内外参会者之间的学术讨论和交流,及时报道宣传了研究所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环境放射性研究的最新进展,扩大了影响力,有利于项目团队未来在环境放射性和核分析技术领域建立新的国际合作,更深入地研究带路沿线区域的环境放射性。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