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16日,“陆地生态系统增汇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暑期国际学校的50名学员及第六届“走向西部”夏令营、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届暑期社会实践班的70名学生,分别前往关中平原国家站开展交流考察与科普学习活动。
活动期间,关中平原国家站科研人员为来访学子系统介绍了台站的基本概况、建设发展历程、积累的重要科研数据集,以及田峪主站的未来规划蓝图。学生们先后参观了标准气象场、气溶胶在线监测系统、大气与土壤温室气体观测平台、动植物观测系统、土壤水文观测系统等核心观测设施,台站科研人员结合具体仪器设备,详细讲解了各观测场的布设原理、监测指标体系(涵盖温湿度、大气成分、土壤碳通量、物种多样性等关键要素)及数据采集情况,同学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围绕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技术优势及应用局限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学术交流气氛热烈。通过近距离接触科研设施、与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同学们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的宏观意义及科学性和实践性问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此次活动不仅为全球优秀青年学子搭建了了解地球科学前沿领域的平台,有效激发了他们对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的兴趣,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到科研一线去、到野外实践中去,也进一步提升了关中平原国家站在科研科普领域影响力。作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台站始终遵循“观测 研究 示范、服务”的科学定位,充分发挥科研资源的科普价值,是积极履行科普教育职能、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实践,为培养生态环境科技人才、传播科学知识贡献力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