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 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4 年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1 年10月,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关中平原站”)正式获科学技术部批准建设。经过不断努力,关中平原站在学术研究、基础平台建设、重大观测设施布局、地方合作与服务等方面取得诸多进展。      为更好提升关中平原站观测、研究、服务和示范能力与水平,推进我国中西部面向人口密集区的城市生态系统发展及与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合作和数据共享,提升关中平原站服务美丽中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碳战略等国家战略的综合能力,定于2024年4月7-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4年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年会”。 值此关中平原站年会之际,也邀请到京津冀站、长三角站、粤港澳站等城市站的相关专家莅临,共同讨论城市站领域发展问题。 
    2024-04-03
  •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联合实验室在关中平原国家站揭牌
    2024年3月1日上午,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关中平原国家站)与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省监测中心站)共同组建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联合实验室”在关中平原站田峪主站举行揭牌仪式。关中站站长韩永明、副站长王启元与省监测站副站长曹磊、大气室主任陶亚南、综合管理室主任黄争共同出席了本次揭牌仪式。首先,韩永明对省监测中心站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详细介绍了关中平原站的历史、定位、科研成就及未来发展规划,并指出联合实验室的组建标志着双方在环境监测与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开启密切合作的新篇章,在加强关中平原大气颗粒物和臭氧(O3)协同控制研究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曹磊详述了联合实验室的建立背景和预期作用。他强调,该实验室将推动地区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发展,补充了省站在秦岭背景区环境监测的空白,对双方高质量合作充满信心。举行揭牌仪式及主要参加人员合影揭牌仪式后,双方聚焦联合实验室的运营管理、科研项目合作与数据共享机制开展深入讨论,联合实验室将围绕关键科学问题协同攻关,强强联手,在大气复合污染成因解析、污染物传传输路径研究、区域污染控制策略等领域深入合作,助力关中平原及更广区域空气质量可持续改进,为缓解关中乃至全省的大气污染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双方专家在关中平原国家野外站交流讨论
    2024-03-04
  • 关中平原国家野外站团队到北京京津冀国家站交流与学习
        为进一步加快陕西省关中平原国家野外台站的建设步伐、完善观测网络,增进同类型国家观测站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携手建站,2024年1月18日韩永明站长率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观测站一行(以下简称“关中站团队”,包括朱崇抒副站长、周家茂高级工程师、方焱工程师和徐馨工程师等骨干成员)共5人赴北京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京津冀站”)开展交流与学习。  上午京津冀站副站长任玉芬、张红星高级工程师和孙旭工程师带领关中站团队参观了京津冀站北京教学植物园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两个主要的监测平台,详细介绍了平台开展的空气质量、气象、PM2.5采样分析、空气花粉、城市降雨、城市物候、植物生长和蒸腾、植物排放VOCs、城市昆虫多样性、城市鸟类多样性、地下水等原位的水土气生监测,以及京津冀站经过多年实践完善的移动观测车。随后关中站团队参观了京津冀站数据实时监控中心、物联网展示平台和数据库系统等。    下午两站成员进行了友好高效的座谈交流。周伟奇站长从京津冀站的发展历程、基本情况、科研方向与任务、长期监测与调查指标、观测网络建设以及近期的重点研究进展向关中站团队进行了介绍。随后韩永明站长介绍了关中站的基本情况以及建设进展,并表达了向京津冀站多学习城市生态监测技术和观测网络建设的想法,希望两站互通有无、加强交流合作。同时两站成员对城市生态站的观测采样布局、监测技术方法、数据分析与收集、示范服务等工作细节进行了交流学习。座谈期间,两站科研人员就以下几个议题开展了深入探讨:1. 对于国家野外观测站城市生态站的定位、发展规划进行了交流,讨论未来在更多城市站的加入下,建立有效合作的城市生态观测站联盟,定期开展联盟会议,加强城市站成果产出集成与生态环境服务的可能性;2. 就如何制定更科学更合理的人口密集区生态系统长期观测技术规范,更好地反应城市复杂生态系统的耦合变化,更深入的研究城市间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开展了深入的交流;3. 在全球变化的大环境下,加强两站间在城市生态响应等课题方面的科研合作。    大家一致表示此次交流访问极大的加强了两个城市站之间的互相了解,促进了未来的合作共发展。两站人员将努力携手建设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城市生态站联盟,并充分利用平台争取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做好科技支撑服务。
    2024-01-29
  • 关中平原国家野外站召开城市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研讨会
        1月12日-13日,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关中平原站)召开“关中平原国家站城市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关中平原站的主要人员,并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吴一平教授、长安大学李培月教授和刘秀花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徐彦森博士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陈骥研究员参会。此外,本次会议还邀请到黄土高原国家野外站的两位副站长王云强研究员和金钊研究员出席。  本次会议由关中平原国家野外站站长韩永明研究员主持,首先由各位邀请专家做了有关城市生态环境与水环境的学术讲座。然后,韩永明研究员总体介绍了关中平原国家野外站的基本情况、科研主攻方向、成果产出、团队建设等,并总结了2023年度工作,提出了未来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与会专家与关中平原站人员一起讨论了在当前城市化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关中平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凝练了关中平原国家站在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方面的监测方法、指标、站点布设、以及下一步科研重点等。与会专家表达了未来将加强与关中平原站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关中地区城市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研究。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2024-01-16
  •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一行人访问关中平原站
        11月3日,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广东大湾区区域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梁鸿、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副主任余靓等一行人,访问地球环境研究所,与关中平原站科研人员进行座谈交流。    朱崇抒副站长介绍了关中平原站基本情况、台站建设发展以及主要科研方向等,梁鸿副站长代表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介绍了深圳市关于城市生态及生态红线监测监管能力建设项目,以及大亚湾站基本情况。座谈期间,两站科研人员就城市生态站发展规划进行了充分讨论,希望全力推进人口密集区生态系统长期观测技术规范的制定,为开展城市生态系统长期变化特征研究提供有效建议,以满足更好地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更深入的研究城市间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    随后,梁鸿副站长一行人前往关中平原站田峪主站进行参观学习,重点参观了关中平原站温室气体观测和碳同位素示踪平台、气溶胶/气体综合观测平台以及气象/生态要素观测塔等,就城市野外站的长期定位观测任务与内容、观测指标体系、观测场地设置、观测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交流,希望关中平原站与大湾区站加强合作,未来可以在人口密集区生态系统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3-11-07
  • 中科院监审局杨卫平局长调研关中平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5月23日,中国科学院监督与审计局杨卫平局长到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关中平原站”)田峪主站对野外台站观测实验原始记录和数据库管理开展调研。站长韩永明研究员介绍了关中平原站的基本概况、数据库管理及共享和台站未来发展规划。杨卫平局长对关中平原站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期间详细查阅了关中平原站大气PM2.5及其他野外观测原始记录,指出原始记录不仅是科研成果的基石,同时也是科研诚信的试金石,务必要将原始观测采样记录保存好,并就原始记录使用管理等提出建议。随后杨卫平局长参观了关中平原站温室气体观测和碳同位素示踪平台、气溶胶/气体综合观测平台以及气象/生态要素观测塔,指出在线观测与实时传输是野外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要做好设备维护和数据安全工作。中国科学院监督与审计局综合处处长严枫,西安分院纪检组组长康贸易、地球环境研究所纪委书记孟繁东陪同调研。合影留念座谈会查看原始记录
    2023-06-01
  •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张金东副厅长带队调研地球环境研究所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12月9日上午,省生态环境厅张金东副厅长带队调研地球环境研究所,并与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关中平原站)、陕西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黄土高原站)等国家野外观测站科研人员座谈交流。
      张金东副厅长一行参观了地球环境研究所加速器质谱中心和粉尘与环境研究室,听取了地球环境研究所基于AMS大型高精度分析装置在年代学、地球和宇宙环境科学方面取得的进展,在大气污染防控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长期服务于国家和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所做的贡献。
      孙有斌所长主持座谈会,科技处介绍了研究所发展历史和定位。关中平原站和黄土高原站分别汇报了建站历程和发展定位,台站观测、研究、示范服务和未来发展规划。座谈认为要充分利用好陕西省环境保护大气细粒子重点实验室现有平台,加强研究所和省生态环境厅相关业务部门的交流合作,促进仪器设备和数据共享,为黄土高原生态恢复、PM2.5和O3协同防控和VOCs减排等提供科技支撑。
      省生态环境厅张金东副厅长表示通过此次参观和座谈会,更加深入了解地球环境所在科学研究布局的前瞻性,希望研究所能在关中大气本底、污染防治以及西安市PM2.5变化趋势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和咨询建议。孙有斌所长强调未来研究所将聚力国家黄河战略和省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在治污减霾、双碳监测、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服务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办冀武主任、环科院吴金文院长、环境监测中心站杨震站长和办公室一级调研员李欣然等陪同来访。
      参观实验室
      汇报研究所及关中站、黄土站工作
      合影
      
    2022-12-26
  • 长安大学彭建兵院士一行访问关中平原站

      2022年11月2日,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彭建兵院士、李振洪院长、张勤教授和兰恒星教授等一行10余人访问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关中平原站”)田峪主站,地球环境所武振坤处长、朱崇抒研究员和金钊研究员等陪同并开展座谈交流。
      关中平原站朱崇抒副站长向专家们介绍了关中平原站建站历程和发展定位,台站观测、研究、示范和服务等工作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彭院士团队介绍了陕西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监测工程建设方案思路,双方就在关中平原站共同开展立体化监测工作进行了讨论。随后,彭院士一行参观了关中平原站温室气体和碳同位素观测平台、气溶胶/气体综合观测平台以及气象/生态要素观测塔等,秦岭国家植物园沈茂才研究员陪同考察了秦岭国家植物园主园区。
      下午,彭院士一行深入田峪河流域进行生态环境综合考察,为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监测工程进行实地踏勘。彭院士一行的来访考察极大促进了我站与长安大学合作,未来双方将瞄准秦岭北麓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建设和全域高度信息化和自动化监测研究平台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共同服务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和修复。
      合影留念
      参观气溶胶/气体综合观测平台
      
    2022-11-04
  • 暨南大学马楠和王俏巧教授等一行到关中平原站进行学术考察

      2022年8月19日,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马楠教授、王俏巧教授等一行4人到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关中平原站”)田峪主站和高新子观测场进行参观、交流。
      关中平原站副站长王启元研究员首先带领专家组参观了高新子观测场实验场地,详细介绍了高新子观测场目前开展的观测研究工作,并重点介绍了至今已持续近20年的离线滤膜采集工作以及站上开展的气溶胶化学、光学及污染气体的在线观测工作。参观过程中,着重交流、讨论了我所自主搭建的固定燃烧源稀释通道采样平台,来访专家对我所在该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果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参观高新子观测场实验平台
      高新子观测场合影留念
      随后,一行人怀着对关中平原站好奇之心,继续来到田峪主站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探讨。王启元就关中平原站基本情况、建站历程、重要的数据集以及田峪主站的未来发展规划和丰硕的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专家组一行参观了田峪观测场中温室气体观测设备、碳同位素示踪平台和气溶胶在线监测系统,双方就监测条件、监测仪器、监测指标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并畅谈了未来开展更多的潜在合作机会。
      
    2022-08-23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永勇研究员一行到关中平原站参观和交流

          2022年7月2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永勇研究员、陈少辉副研究员、梁康副研究员等一行12人到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关中平原站”)田峪主站进行参观与交流。
      张永勇研究员一行人合影
          关中平原站在站人员介绍了关中站基本情况、建站历程、重要的数据集以及田峪主站的未来规划;专家组一行参观了田峪温室气体观测和碳同位素示踪平台、气溶胶在线监测系统,详细了解监测仪器、监测指标等,并在田峪观测样地内进行入渗实验、获取基础的土壤特征参数,采集了田峪河河水样品。
      张永勇研究员结合参加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黄河水源涵养区环境变化的径流效应及水资源预测”子课题的科学目标,在关中平原站人员的协调下,进入秦岭植物园就地保护区的田峪流域进行了考察与调研,最后专家组期望未来与关中平原站开展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2022-07-25